查看原文
其他

周剑峰教授:进一步优化CAR-T疗法向终极治疗方向发展,更好地融合于现有治疗体系

周剑峰 仁医界 2021-04-01

周剑峰教授演讲视频


2020年11月13日—15日,由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、湖北省抗癌协会、北京生命绿洲公益服务中心主办,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承办的“2020临床细胞免疫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大会”隆重举行。会议邀请了该领域著名学者、专家、教授及血液肿瘤界精英带来多维、立体、全新的视角与理念,交流分享了“细胞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”领域的学术新发现以及国际前沿进展。


会上,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周剑峰教授带来讲题为《CAR-T细胞治疗的临床实践和相关转化研究》精彩演讲报告。他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CAR-T细胞治疗的研发应用现状,分享了同济血液科在CD19/22 序贯输注CAR-T细胞“鸡尾酒”疗法、CAR-T与自体干细胞移植结合应用、CAR-T药物群体动力学和优化,CAR-T后感染与细胞因子风暴的鉴别、液体活检监测肿瘤负荷和早期复发等工作上取得的成果和经验。


对于未来CAR-T细胞治疗的发展,周剑峰教授表示优化血液肿瘤CAR-T向终极治疗方向发展,改进通用CAR-T技术更好地融合于现有的治疗体系,以及拓展实体瘤CAR-T多方面的创新应用是值得进一步努力的方向。



专家简介

周剑峰 教授

二级教授,主任医师,博士生导师

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主任

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医院肿瘤生物医学中心副主任

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

现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常务委员,实验诊断学组副组长,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,中国基因治疗协会委员,中国实验血液学会委员。任中华血液学杂志,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,临床血液学杂志,白血病·淋巴瘤,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等学术杂志编委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终审评委。

主要专业方向:白血病,淋巴瘤的分子诊断和个体化治疗。在国际期刊如Blood,Nature Genetics, J Exp Med,JNCI 等共发表专业论文70余篇,影响因子> 200分,近5年论文的SCI 总引用一千余次。

 

推荐阅读

朱军教授:国内CAR-T研究数量多但原始创新不够,未来应深化研究做出中国特色

梁爱斌教授:管控CAR-T治疗相关毒副作用是未来需努力的方向

胡永仙教授:CAR-T桥接allo-HSCT临床获益明显,未来通用型CAR-T有广阔的应用前景

张曦教授:CAR-T和移植结合应用前景可期,未来还需进一步研究若干问题

周剑峰教授:双靶点CAR-T临床表现良好,多靶点是CAR-T研发必然趋势

李振宇教授:CAR-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初有成效,未来还需加强研究

张明智教授:CD7 CAR-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T-ALL/LBL,早期临床研究疗效优异、意义重大
黄慧强教授:PD-L1治疗复发难治结外自然杀伤细胞/T细胞淋巴瘤,临床试验疗效突出,未来前景可观
周剑峰教授:血液肿瘤分子诊断逐步升级,全程精准管理未来可期

侯健教授:坚持与多发性骨髓瘤斗智斗勇,不断寻找治愈的希望

蒋慧教授:在临床中深化科研思路,探索儿童血液疾病的更优治疗方案

郝思国教授:脐血移植治疗血液肿瘤疗效显著,未来前景广阔

赵明峰教授:CAR-T疗法—细胞临床应用的“升级武器
常春康教授:MDS治疗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,再往前一步就能看到曙光
邵宗鸿教授:探索血液疾病的源头,向医学科研上游进军
杨建民教授:CAR-T研究如火如荼,临床需要理性思考,基础研究更需创新
宋献民教授:“精准管理”,勇探白血病的高龄“禁区”
齐军元教授:期待CAR-T细胞治疗纳入肿瘤一线治疗方案
陆佩华教授:一切以患者为导向,瞄准医学前沿阵地
付海英教授:不断认识复发难治淋巴瘤,探究更精准的治疗方案
杨林花教授:白血病不再是绝症,规范治疗是关键
林海锋教授:如何给晚期肿瘤患者更好的治疗?
赖洵教授:攻克难治复发性血液肿瘤,CAR-T细胞疗法未来可期
吴秉毅教授:多药联合治疗是多发性骨髓瘤的未来发展方向
李本尚教授:细胞治疗或是血液肿瘤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火墙
朱军教授:2020年COSO淋巴瘤诊疗指南亮点解析,新药物新方案带来新突破
马军教授:力争在20年内赶超发达国家的淋巴瘤治愈率


仁医界

用科学进步之术给患者希望之光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